奋进六十年 辉煌一甲子
2012-10-17 15:08:05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余娜

    顺德农商银行从小小信用社向现代商业银行迈进

     60年前,顺德第一家信用社——众涌信用社成立之初,只是在当地祠堂门口找了一个角落办公。60年后,顺德新城区矗立起了一座地标性建筑,顺德农商银行总部大楼。

  在这办公场所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是几代农金人拼搏、奋进的60年。六十年,一甲子。曾经的小小信用社已经发展成为顺德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服务区域最广、存贷款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雄厚的金融机构,正向着上市商业银行迈进。

  一脉启程 艰苦创业

   1952年,顺德农信社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那一年,中国人民银行顺德支行根据第一届全国农村金融会议提出的“自下而上,广泛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决定,开始在龙清、细滘、众涌组织信用社进行试点。经过筹备,众涌信用合作社在1952年11月13日率先登记成立。这是顺德农信社以及顺德金融发展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顺德农信社的创业篇章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到1955年4月20日,顺德共建成信用社109个。当时,信用社的主要任务是筹集融通农村资金,帮助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解决资金困难。

  为了吸收存款,第一代信合人开始凭着一个挎包、一把算盘、一支笔、一张嘴,从早走到晚,逐家逐户发动群众储蓄,几元、几角、几分……慢慢打下了信用社的根基。

  行社一家 助力经济农业银行与信用社领导班子根据现代金融业的经营特点,共同研究如何更好支持顺德经济发展,提出并实施了行社紧密结合的经营思路,将农业银行的管理优势以及信用社多存可以多贷的政策优势充分结合、互补,重点发展信用社业务,加大对农业和乡镇企业的支持力度。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但有力促进了顺德经济和行社的发展,也为行社的长远发展确立了优势。当时民间这样评价农业银行和信用社的作用:“大力聚财(吸收存款)、积极用财(发放贷款)、促进生财(企业发展)、大家发财(银企双赢)”。

  传承创新 真情服务

   1996年12月31日,顺德农信社与农业银行正式脱离行政隶属关系,正式成为一家自主经营、独立运作的地方金融机构。

  离开了农业银行这个靠山,不少人曾担忧顺德农信社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在不良资产负担重等不利条件下,顺德农信社传承了行社一家时期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靠着扎根基层的不懈努力、用心贴心的真情服务,迎来了更好的发展势头。

  顺德老领导冯润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独立自主后,顺德农信社的发展速度比他预想的要快。而且,顺德农信社对顺德经济发展产生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据了解,当时顺德在全国率先掀起了股份制改革的热潮,顺德农信社作为顺德人自己的银行,紧跟政府政策,敢于承担风险,大力支持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顺德农信社自身也实现了发展壮大,对顺德经济发展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体制改革 磅礴向前

  不满足于现状,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2009年12月23日,顺德农信社从合作制的金融机构改制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并更名为“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向上市商业银行的目标迈进。

  顺德农商银行董事长吴海恒希望,改制后,顺德农商银行能够“路走得更快、走得更好、创造的效益更好”。

  改制无疑激发了顺德农商银行的发展动力。据统计,截至2012年9月末,顺德农商银行总资产1464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112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9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4亿元。人民币存、贷款占同业比例近四成,长期以来位居顺德同业首位。

  顺德老领导冯润胜:

  顺德经济腾飞农商银行功不可没

  作为顺德最早的银行之一,在改革开放前,顺德农商银行就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服务顺德众多的农民,为当时顺德发达的商品经济奠定基础。改革开放后,顺德农商银行的作用更大。1992年顺德进行产权改革,顺德农商银行就起到了推动作用,提供了很多企业的信息和资料,为政府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后,顺德连续多年成为中国县域经济的排头兵,顺德农商银行可谓功不可没。2001年开始,顺德又进行城市化建设,规划新城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如果没有顺德农商银行的支持,顺德政府也不敢如此大手笔地投入。顺德农商银行为顺德经济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金融支持经济,经济反哺金融,实现了良性互动。

服务咨询

  • 24小时客服热线 0757-22223388
  • 信用卡服务热线 400-800-3888
  • 白金卡服务热线 400-808-2828